“截至2014年底,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47.4%。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的消费者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国社交和媒体网络用户正“抛弃”微博,转而选择即时通信型社交网络(如微信)。
领先社交和媒体网络(如微信和新浪微博)通过提供综合性服务(如在线支付、购物、网游),向全方位的服务供应商转型。中国消费者正积极使用网络搜索信息、发布评论和在线网购,这表明品牌可以尽其所能通过社交和媒体网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构建品牌形象。”
– 姜雨微,研究分析师

在本报告中,英敏特主要分析一下重要问题:

  • 除了微信和新浪微博,品牌和公司应该关注的其他新兴社交和媒体网络有哪些?

  • 消费者如何同品牌在社交和媒体网络上的官方账号进行互动?

  • 消费者是否对社交媒体网络购物做好了准备?

  • 什么样的社交和媒体网络广告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

  •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如性别和城市级别)在社交和媒体平台的表现如何?不同人口特征群体对社交和媒体网络的态度有何不同?

定义

基于英敏特报告《社交网络和媒体网络——中国——2014年5月》,本报告是英敏特第二篇有关社交和媒体网络的中国报告。

社交和媒体网络主要指用于社交活动的网络平台(网站或应用程序)。根据功能和最终目的,本报告将这些网站和应用程序分为两类:

社交网络

英敏特对社交网络的定义为:以人与人沟通为核心功能的网络平台。中国主要社交网站有:

  • 博客类型网站,如腾讯的QQ空间

  • 微博网站,如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微博”一词一般是指微博网站

  • 移动社交/信息应用程序,如QQ聊天软件、微信和陌陌

  • 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

  • 垂直社交网站(专注一个或数个领域的社交网络),包括领英(Linkedin)等职业社交网站和世纪佳缘、百合网和珍爱网等约会网站

媒体网络

媒体网络是通过分享媒体内容或以媒体内容(如书籍,电影或游戏)为主题来推动人与人沟通的网络平台。中国主要媒体网站有:

  • 视频网站,如优酷和土豆

  • 娱乐评论网站,如豆瓣

  • 在线论坛/电子公告牌系统,如百度、贴吧、知乎

  • 轻博客(比微博更简约,通常能轻松分享照片和视频),如汤博乐(Tumblr)、点点和网易轻博客(LOFTER)。

此外,社交和媒体网络也继续走向多样化,如:

  • 针对特定群体的在线社区,如针对科技控的果壳网

  • 视频分享网站具有悬浮于视频上方的用户实时评论功能,如哔哩哔哩

  • 微视频社区允许用户拍摄和分享长度在60秒以内的短片,如美拍、微视

本报告的主要分析和市场数据中并未涵盖脸书(Facebook)、YouTube、Google+、推特(Twitter)以及Instagram等无法在中国访问的社交网络平台,但会在相关对比时予以提及。

人口特征群体

高频用户为每天使用一次或以上的社交或媒体网络用户。

中频用户为每周使用社交或媒体网络数次的用户。

低频用户为每周或每月使用社交或媒体网络一次或更少的用户。

非使用者为在过去六个月没有访问过社交或媒体网络的用户。

高收入者/群体是指个人月收入8,000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消费者

低收入者/群体是指个人月收入4,999元人民币以下的消费者

高学历消费者是指拥有研究生或以上文凭的消费者

研究方法

为撰写本报告,英敏特委托第一调查网进行了一项在线定量研究调查,以探究消费者以及对社交和媒体网络的态度。

调查于2015年3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四个一线城市和六个二、三线城市的3,000名20-49岁的消费者。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二、三线城市包括沈阳、杭州、武汉、烟台、绍兴和汕头。

本报告是英敏特出版的市场咨询报告。本报告委托的独家消费者调查由中国的一家拥有许可证的市场调查机构完成(详情见“中国市场研究方法”)。

返回页首